10月23日是农历的霜降,盆地的气温已经比较低了,尤其在山顶有风的情况下,需要深秋的保暖穿着才行。然而这也是观猛的好时机,北方的冷空气一路向南,追着南迁越冬的鸟儿们加紧步伐。我们分别在10月16日,17日和24日在关口旧大桥和牌坊沟水库做了三次观察,尤其是16,17两日,在连续阴雨之后,天气稍有回暖,我们幸运的遇见了大批普通鵟的迁徙。

16日的高峰
16日的迁徙高峰从9点持续到约10点30分,不到1.5小时数到500+只猛禽,现场观感相当震撼,也引得路过的市民驻足讨论是什么,老鸦?鹞鹰?或许,多坚持一阵子,会有更多人一起抬头仰望。
在令人激动的高峰过去之后,我们到观测点周边勘查了一下其他地形,为将来选择点位做准备。午饭后钱姐摆出茶具,开启休闲观猛模式,我们也从较近的观察距离识别出乌雕,蛇雕,雀鹰,松雀鹰,黑冠鹃隼等,全天记录总数778只,是开始观察以来的最高值。


17日持续观察
有了16日的愉悦体验,博远和他的小伙伴有点按捺不住,便早早相约,为了更近距离的观察各种猛禽的特征,我们选择到海拔较高的牌坊沟水库地震台观察点。上午观测点一直阴云密布,甚至有些小雨,一早便留下了一个难题,第一眼看着是浅色型靴隼雕,可是翻看照片发现尾部的特征又像凤头蜂鹰,头型特征又似鵟。。。

大约10时左右,能见度渐渐增加,能看到猛禽从远处的村庄上空聚集,乘上气流爬升。

幸运的是11-12时左右,观测点上空出现了短暂的云洞,为我们带来了热量,很快猛禽偏偏而至,包括普通鵟,凤头蜂鹰,雀鹰,松雀鹰,苍鹰,黑鸢,共98只,另外还有125只未识别猛禽,其中绝大部分相信是普通鵟,全天记录到223只。
24日,降温啦,守雕去
今日天气还不错,但是观测数量却有些失望,总共只记录到58只,但是除了老朋友,凤头蜂鹰,普通鵟,未识别等等,有一大亮点,白肩雕亚成 ↓

钱姐再次担起后勤保障的责任,为大家准备了户外行军餐 ↓ 我和葛老师各吃了4,5碗吊锅饭,棒!
